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为何越来越强?3
发表时间:2020-09-10 09:07 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为何越来越强? 18.3%,这是2018年时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%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平均比例。一年后的2019年,这个比例提高到了33.3%,而且最高的两个省份的比例分别达到55.3%和49.8%。“这就意味着,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%的优秀毕业生中,有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报考师范专业。”在教育部9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布和以这样一组数据对比,表明教师职业对青年学子吸引力的变化。国运兴衰,系于教育,关键在教师。 编制待遇有保障
另一方面,住房、办公、教学等硬件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。比如,围绕推动解决乡村学校教师“来不了”“留不住”的现实问题,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,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间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00亿元,支持建设40多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,从高原、山区、牧区等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做起,有力改善了乡村支教、交流和特岗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,为他们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。 教育培训更完善“今年财力那么紧张的情况下,‘国培计划’的投入不减反增。”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发布会上介绍,“国培计划”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行动。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的十年里,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172亿元,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680万人次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编写的《“国培计划”蓝皮书(2010—2019)》显示,十年来,“国培计划”为中西部教师提供了至少1次的国家级培训。其中,陕西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吉林、山西教师人均参训超过2轮;青海、西藏、海南和宁夏教师人均参训甚至超过3轮。“国培计划”还带动了地方政府培训资源投入,广大教师有了更多不断学习、终身发展的机会。除此之外,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、扩大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、加强教育学科建设、综合大学创办师范学院、增设教育学科专业……一系列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举措,既让广大师范生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,也让更多青少年看到了教师行业、师范专业的前景。 “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教育,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。师范教育办得好不好,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高不高、教育事业发展强不强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发改委安排28亿元支持华东师范大学等38所师范院校,重点加强实践办学能力和学科建设,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。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中央财政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,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。各省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明显增强,全国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、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,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。 特岗招聘稳增长
15年来,“特岗计划”在实施范围、招聘规模、补助标准、岗位设置方面不断调整、提高。而且在各项保障性政策的支持下,特岗教师在岗率、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任友群介绍,“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以后留任率达85%以上。” 注:文字来源于中国职业教育网,部分图片摘取自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|